11月14日,一場聚焦於大模型與語言資源的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大學(黃埔校區)隆重舉行,同時見證了粵語語料庫建設與大模型評測重點實驗室的正式啟動。此次活動匯聚了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粵語與人工智能的創新融合路徑,旨在推動粵語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數字科技研究院副教授谭澤漢亦參與了此次研討會。
該重點實驗室由廣州大學與廣州市社科聯攜手共建,旨在通過科學研究深化對粵語文化的理解,並推動其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實驗室將圍繞四大研究方向展開工作:粵語文化精神標識體系研究、通用粵語語料庫建設、大模型粵語言語交互質量評測以及大模型粵語言語交互質量提升研究。
中國工程院方濱興院士引領實驗室啟動儀式並為學術討論會做了“大模型保險箍:大模型價值管理模型再思考”的主旨報告。
實驗室以廣州為基地,將聯合廣東、香港、澳門的學術團體及互聯網企業,共同構建和共享粵語語料數據庫。實驗室的負責人,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二級教授齊佳音表示,一旦語料庫建立,將有望開發粵語的數位人,這些數位人可應用於各類App和生活場景中,如交通出行,為老廣州人或海外華人在灣區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頒發學術委員會專家聘書
在研討會上,谭澤漢副教授提出了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建議:可以找到有強烈粵語需求的場景,通過該場景收集語料數據。例如,在大灣區醫院中多為講粵語的患者,醫生就可以在確保數據脫敏後,提供相关語料數據,進而開發支持粵語自動生成病歷的系統來提高醫生的效率。這一建議得到了學術委員會的充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