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支持,中西創新學院、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南博教育集團主辦的首屆“外研社·國才杯”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英語交流會在中西創新學院中土大廈校區成功舉辦,共有來自粵港澳三地的30所學校,129名高中生參加。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黃嘉祺、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處長李金俊,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教業中學校長賀誠、創新中學校長崔寶峰、中西創新學院助理校長黃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育合作與發展中心主任孫遠雷、廣東博思雲科教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譚昭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頒獎儀式。
本次交流會旨在慶祝祖國75周年華誕及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活動主題緊扣“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英語表達能力,講好中國故事”,通過視頻演說、線上答疑和現場演講等環節,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與自信心,展示他們的風采與才華。
經過激烈的角逐,來自培正中學、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濠江中學、碧桂園十裏銀灘學校、中山市中港英文學校等學校的學生分別獲得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特等獎:梁正樂(培正中學)
一等獎:何恒宇(培正中學)、賈子驁(培正中學)
二等獎:胡誉严(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蒋以盈(濠江中學)、陈天擎(碧桂園十裏銀灘學校)、郭芷璿(培正中學)、林昊燊(中山市中港英文學校)
三等獎:陈行健(教業中學)、肖萧恩(廣州市南外實驗學校)、陈喜乐(廣東實驗中學附屬江門學校DSE )、甘浩莹(濠江中學)、何科桦(廣州理工實驗學校)、毛家宝(濠江中學)、區子林(鏡平學校(中學部) )、吳鎧彤(鏡平學校(中學部) )、齋藤美和(廣州斐特思學校)、张耀丹(廣州愛莎荔灣文華學校)
優秀獎:董天熠(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黄俊言(佛山市惟德外國語實驗學校)、黃瀚逸(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李瑷(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李妍慧(岭南国际联合交流书院美国得州国际領袖学校联合课程项目)、李咏妍(创新中学)、刘诗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刘诗琪(惠州大亞灣區外語實驗學校)、呂甄熠(新華學校(中學部))、梅潆月(中山市弘科未來學校)、潘嘉怡(澳門鄭觀應公立學校)、吳家瑜(鏡平學校(中學部) )、谢雨彤(廣州斐特思學校)、谢雨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實驗中學)、葉悠翔(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余安妮(佛山市三水區北博德翰外國語學校)、余韦伸(中山市華辰實驗中學)、赵晓芊(濠江中學)、甄梓锋(江門市第一實驗學校)、郑宪泽(佛山市惟德外國語實驗學校)
(注:排名不分先後)
在頒獎儀式上,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表示,此次交流會為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華、互學互鑒的平台,進一步促進了大灣區文化與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通過這次活動,推動了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激勵他們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斷成長。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體現了學校在推動三地青少年教育合作方面的積極成果,也為大灣區的教育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學校將致力於把這個活動打造成為澳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跨地區文化與教育交流和大灣區教育深度融合的一張名片,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成長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展示風采、提升能力。
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黃嘉祺發表了致辭,他在致辭中強調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鼓勵同學們拓寬視野、提升語言能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他表示,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始終重視英語教育的推動,並通過政策支持和教育改革,提升青少年的英語水準和跨文化溝通能力。他還特別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之間的互動不僅有助於加深彼此瞭解,也能促進區域教育合作與融合。
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處長李金俊,教業中學校長賀誠、創新中學校長崔寶峰、中西創新學院助理校長黃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育合作與發展中心主任孫遠雷、廣東博思雲科教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譚昭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頒獎儀式。
廣東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育集團、廣東博思雲科教技術有限公司、香港國際化和雙語學校教育家協會、香港維港教育集團、香港加速未來教育共同協辦,有來自澳門的培正中學、教業中學、創新中學、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新華學校(中學部)、鄭觀應公立學校、濠江中學、鏡平學校(中學部) ,來自香港的大光德萃書院、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來自廣東的中山市中港英文學校、中山市弘科未來學校、中山市華辰實驗中學、廣州市南外實驗學校、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廣州理工實驗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廣州愛莎荔灣文華學校、廣州斐特思學校、江門市第一實驗學校、惠州市大亞灣區外語實驗學校、嶺南國際聯合交流書院美國得州國際領袖學校聯合課程項目、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實驗中學、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廣東實驗中學附屬江門學校 DSE、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佛山市惟德外國語實驗學校、佛山市三水區北博德翰外國語學校、碧桂園十裏銀灘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等(以上用筆劃順序排序)共同承辦、參與了本次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