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西創新學院閻可佳助理教授作為第一作者的研究論文《How Climate Policy Shapes Global Utility Markets: Dynamic Evidence From the EU Carbon Market》(《氣候政策如何塑造全球公用事業市場:來自歐盟碳市場的動態證據》)發表於國際環境與能源領域權威期刊《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國際知名跨學科學術期刊,專注於可持續發展領域中經濟、社會與環境三重目標的協同治理與政策實踐。該期刊由Wiley出版社出版發行,涵蓋氣候政策、發展經濟學、制度創新、企業可持續責任與區域規劃等多元議題,致力於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制度轉型與政策落地。在學術影響力方面,2023 – 2024年該期刊影響因數達9.9,2024年CiteScore為17.3,在JCR分區中,其三項學科均位列Q1,尤其在Development Studies學科中排名全球第一。此外,該刊還被SSCI與ESCI核心索引雙重收錄,是可持續發展與政策導向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期刊,具有極高的學術聲譽與政策影響力。
閻可佳助理教授的研究成果能發表於這一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充分彰顯了其卓越的學術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也進一步凸顯了中西創新學院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與能源經濟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該成果不僅為能源政策與制度創新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研究視角,也為該領域未來的理論與實踐發展注入了重要動能。
閻可佳助理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在嚴格的氣候政策主導下,排放限制與碳價上漲會推高能源與公共服務的成本,進而加劇收入不平等,削弱大眾對氣候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在存在脆弱人口群體的經濟體中。鑒於公用事業部門為幾乎所有家庭與企業提供基本服務,其對政策變化的反應將帶來深遠的經濟與社會影響。”
本研究運用分位數回歸方法,系統分析了代表氣候政策衝擊的歐盟碳排放配額(EUA)價格在2013年至2024年間對全球公用事業股市動態表現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常態市場條件下,氣候政策的溢出效應最為顯著,而非極端市場情境下。歐盟地區的公用事業企業展現出較高的市場韌性,而中國與巴西的企業則更易受到政策驅動的衝擊。同時,分析還揭示出,氣候政策的實際影響高度依賴於市場環境、制度能力與地區特性。基於此研究結果,閻可佳助理教授強調,在推動公平、穩定的能源轉型進程中,亟需制定具備適應性與地域針對性的金融風險管理策略,以引導投資、穩定市場並增強社會接受度。
該研究成果進一步表明,發展中國家,如中國與巴西的公用事業公司在面對氣候政策不確定性時,承受的制度與市場壓力尤為突出。該研究著重強調,深入理解公用事業部門如何動態調整策略以應對快速演變的氣候政策環境,對於構建既具環境韌性又能獲得社會接受的政策框架具有關鍵意義,為全球南方國家的氣候治理提供了實證支撐與制度洞見。
作為立足澳門、面向全球的創新型高等教育機構,中西創新學院始終堅持以高標準科研引領學術創新,積極推動學術成果與國際政策議程的深度對話。學校憑藉前瞻性的辦學理念、嚴謹的研究方法與開放式學術視野,持續拓展能源、氣候與制度轉型等重點研究方向,致力於打造引領未來議題、鏈接本地與世界的卓越學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