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仲偉合:用心打造創新型應用技術大學

仲偉合:中國翻譯專業教育、外語教育領軍者、翻譯本科專業、翻譯專業學位首倡者及奠基者之一。全國優秀教師,中組部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現任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校董、校長、南博教育總校長;西安翻譯學院名譽校長;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準)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翻譯本科專業教學協作組組長,廣東省翻譯協會名譽會長,廣東省高等教育協會副會長,廣東歐美同學會(廣東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等職務。

六月,澳門艷陽高照,荷香滿城,小城處處洋溢著生機和活力。本期人物,記者榮幸邀請到被稱為“華南同傳第一人”的仲偉合校長進行訪談,請他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中西創新學院的發展規劃等。

新時代賦予學校新的發展機遇

仲校長長期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工作,並於2010年至2017年擔任校長;離開廣外後曾擔任僑鑫集團聯席總裁、僑鑫學院校長。現任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校董、校長、南博教育總校長。

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是2001年8月經澳門特區政府批准創辦的非營利性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教育部2019年確認學院的辦學資質,現有“本、碩、博”學位及副學士證書教育課程的法律資格及學術資質。

談及學院成立的背景,仲校長稱:“說來其實也很簡單,當時澳門六大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的管理人員,他們相應的學歷層次不夠高,當時在何鴻燊先生的倡議和支持下,時任澳博行政總裁蘇樹輝博士創立了澳門中西創新教育協會,由此協會創辦了中西創新學院。最初開設了旅遊娛樂業管理學學士和副學士課程,直至現在。其實在這中間也有其他一些課程獲批准。去年7月份協會理事會進行戰略重組,引入戰略合作方——廣東南博集團;同年10月我受聘為校長”。

“客觀來說,我們學院的基礎較薄弱,但擁有‘國際化’先天基因及‘融匯中西’特色文化。回顧學院過往發展的歷史,以及目前粵港大灣區的發展勢頭,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形式,我有信心帶領團隊,共同將中西創新學院打造成一所澳門領先、灣區特色、世界知名的開放式、創新型、國際化應用技術大學”。

他坦言:“剛上任之際,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去思考,中西創新學院未來到底應該怎麼去發展。綜觀澳門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其實也就是過去20多年的時間,無論在規模、品質或特色上,都有了巨大的發展。目前澳門高等教育學生總數量超過了5萬人,發展成這樣一個規模很了不起,過去澳門的高校在世界上可以說是排不到邊的”。

仲校長續稱:“從宏觀環境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可以說也為澳門高校未來的發展勾畫出了一幅藍圖,包括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等。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進入到第四次教育革命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出現,推動教育的發展;從工業發展來看,也是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

“處在時代的發展機遇中,中西創新學院是繼續走回以前的辦學路向,快速進行規模擴張?我想這樣擴張的模式,一方面招不到學生,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澳門的‘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應該培養卓越的數位化、智能化人才,所以對學院重新進行了發展定位,並且制定了《中西創新學院發展規劃(2023-2035)》,希望能夠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學院打造成一所應用型的科技大學,培養能夠直接和產業相結合的、卓越的產業人才,配合澳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需要”。

“口號不是就這麼喊出來的”

對於學院未來的發展,仲校長提出了四個“三”的辦學思路,即“三融、三聯、三面向、三服務”。“‘三融’就是就是中西融通、產教融和、科教融匯,學院擁有‘國際化’先天基因及‘融匯中西’的特色文化;‘三聯’就是聯灣區、聯內地、聯世界,我覺得澳門的優勢之一就是地理位置,可以直接與世界進行溝通;‘三面向’就是面向國家和大灣區的發展戰略、面向澳門‘1+4’產業發展體系、面向數字時代發展需求;‘三服務’就是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服務數字產業卓越人才的培養”。

“這個口號不是就這麼喊出來的,我們有一個完整的時間規劃:2024至2025年這個時間段,是夯基礎、擴專業規模、穩定發展,逐步拓展我們的辦學空間,盤活目前已有的一些教學資源,增設一些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我們現在圍繞著‘數字’,作為整個學科佈局的一個核心,融合新工科、新文科、新理科、新商科的特色,延伸出四大學域,即數字科創、數字技術、數字人文和數字社會”。

他接著舉例說:“我過去一直從事翻譯教育,實際上在數位化年代,人文學科也要和數字化時代融合發展,所以提出了‘新文科’的這樣的概念。我們現在要推出‘數字語言服務’這個課程,數字語言服務就是數字和智能化的年代,多語言如何能夠助推高質量發展,如何助推澳門經濟“1+4”適度多元發展,比如說把電腦輔助翻譯這類的課程,放在這個數字語言服務的課程當中,計畫開設碩士、博士課程,迎接新時代對於語言服務發展的戰略需求”。

“今年我們正在全力準備素質核證工作,由第三方評估,此外就是保障現有的教學秩序和教學品質不斷提升。我們的發展目標,具體說來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23-2025年),是穩定發展,在這個基礎之上適度增設課程,擴充師資隊伍,擴展我們的教學資源;第二階段(2026-2030年),在澳門回歸30年之際,我們希望做成一個回歸獻禮的工程,這個階段主要是增設一些本科、碩士和博士的課程,和大灣區以及世界進行一些深度的交流,推進教育國際化的程度。能夠實現四千人的學生規模,建立集產、學、研、轉、創、用於一體的科技園區,力爭升格為大學;第三階段(2031-2035年),按照“樹品牌、創一流”的思路,推動若干學科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澳門回歸35周年之際,能夠實現學生規模達六千人。希望以後大家一提到中西創新學院,就知道是以培養卓越數位化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這樣一所大學”。

學院發展的優勢和特色

問及學院有何招生優勢,仲校長自信地說:“第一個就是澳門的地緣優勢,澳門是“一中心(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平台(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一基地(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第二個就是旅遊娛樂業管理學這門課程,通過20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其教學品質已很扎實,培養出的一千多位畢業生,現在澳門各大企業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第三個就是我們有戰略合作方——廣東南博集團的支持,集團旗下現有三所高校,廣東科技學院、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華南商貿職業學院,在校學生接近七萬人”。

談及學校的特色發展——科教園區,仲校長指出,內地高等教育過去發展的一個弊病,就是比較注重課堂教學,輕的是課外實踐能力的培養;過去內地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學術型的研究生;但是這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10年開始國家教育部逐步調整研究生教育方向,除了培養一部分的學術型之外,還要培養專業型研究生。有些專業型的研究生,在碩士層面上已經超過了60%甚至70%的比例,開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我們未來是一個以數位化專業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學校,那麼這些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創新的思維,甚至可能會有一些發明創造,那要能夠給他去進行轉化,同時在大學學習的過程當中,他要能夠跟行業緊密連接起來,比如說學習機器人的,要瞭解整個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的過程,學習海洋製造的,要知道智能海洋製造到底是怎麼做的。

“我們計畫開發一個和學校整個學科發展相吻合的產業園區,引進相關企業,在企業進行經營同時,和我們學校這個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一些融合,那麼學生甚至老師有一些好的發明創造的東西,可以直接在產業園區進行轉換。未來我們會在大灣區選擇一個產業轉化的園區,不但有中西創意學院,還有我們集團的另外三所高校,都可以在那裏進行產業融合,真正做到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最後問及對澳門高等教育的發展建議,仲校長說:“澳門的高等教育在回歸後的20多年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規模上去了,品質也在提升,但在高等教育品質提升這方面,還有比較大的空間。一所大學沒有教育品質的提升,就失去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第二個就是高等教育的特色發展,也是學校是否能夠走得遠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一個學校要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學科,有特色的專業課程,有特色科學研究的專案和成果,這樣才能夠讓學校真正很強地立在世界;第三個是澳門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還有提升的空間,應該儘量進行全球招聘,當世界各地的名校老師彙聚到澳門,相信澳門的高等教育可以取得更大的發展”。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新時代新征程,在此期望中西創新學院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培養人才貢獻力量,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資料來源:仲伟合:用心打造创新型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