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部聚焦商務領域語言服務的國家標準《GB/T 30539-2025 商務領域語言服務能力等級與標識》(以下簡稱《語言服務國標》)正式發布,並將於2026年2月1日起全面實施。在本次《語言服務國標》的制定過程中,中西創新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王立非教授作為起草組核心專家,全程深度參與標準研製。他結合多年在語言服務標準化、跨文化商務交際以及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為標準框架設計、能力等級劃分和標識體系構建提供了關鍵性的學術支撐與專業意見。
新發布的《語言服務國標》實現三大核心突破。一是語種覆蓋範圍全,涵蓋13種語言,包括中文、英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葡萄牙語、泰語、越南語、印尼語,全面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及全球主要經貿合作區域的語言需求;二是首次納入組織語言服務能力評價體系,填補了國內機構層面語言服務標準的空白;三是細化能力等級要求,構建起更科學的語言服務能力評價框架。
在個人語言服務能力方面,標準將能力劃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均從語言應用能力(含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筆譯、口譯6項子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商務知識運用能力、技術使用能力四個維度設定要求,包括熟練運用機器翻譯、大語言模型等工具等。
王立非教授指出,針對企業語言服務能力,《語言服務國標》同樣設置經典級、成長級、基礎級三個等級,從語言服務資源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品質水準四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其中,經典級企業需擁有全球多語種資源庫與專家團隊,具備機器翻譯、生成式AI等先進技術應用能力,且第三方對服務品質的評價高;基礎級企業需至少覆蓋中文、英語、法語等6種核心語種,擁有普通機器翻譯技術與翻譯團隊,滿足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標準化建設需求。此外,國標還規範了語言服務能力標識的組成與使用,可精準標註個人與組織的語言服務能力水準,為企業招聘、項目合作、國際經貿交流提供權威參考依據。
業內專家指出,該國標的成功制定,彰顯了中西創新學院在推動語言服務標準化和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學術實力與行業影響力。未來,中西創新學院將繼續發揮橋樑作用,為語言服務產業發展與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