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對外經濟話語研究暨金融翻譯事業發展論壇並做主題致辭

2025年10月25日,第二屆粵港澳對外經濟話語研究暨金融翻譯事業發展論壇在廣東金融學院隆重舉行。本屆論壇恰逢廣東金融學院建校七十五周年,由廣東金融學院、廣東省翻譯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廣東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李建軍、校長易行健、副校長初可佳;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台灣逢甲大學特邀講座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校長、廣東金融學院原校長雍和明,廣東省翻譯協會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雲山工作室首席專家王東風,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主任趙軍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名譽院長、二級教授陳多友,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鄢秀,香港嶺南大學副教授李波、中国银河证券广东分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志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调研员屈伸等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及全國多所高校、科研機構、語言服務企業的百餘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語言服務、金融翻譯與國際話語體系建設的融合與創新。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應邀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題致辭。

仲偉合在致辭中表示廣東金融學院七十五載弦歌不輟,既見證了中國金融教育從起步到騰飛的歷程,也在新時期成為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學府。以對外經濟話語與金融翻譯事業為主題舉辦學術論壇,恰逢其時、意義深遠,不僅回應了國家建設金融強國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體系的時代召喚,也為語言、經濟與科技的協同發展提供了跨界共融的新平台。

 

在主題演講中,仲偉合從人工智慧的全球影響談起,指出人工智慧作為通用目的技術,正在以空前速度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與人類認知方式。其普適性、滲透性和融合性使之超越技術範疇,成為重構生產方式、組織模式與社會思維結構的底層力量。他強調,人工智慧雖然改變了知識生產與傳播的方式,但語言仍然是人類智慧最核心的載體。語言能力與金融實力、科技實力一樣,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誰能掌握新的語言形態,誰能構建具有解釋力、影響力與傳播力的話語體系,誰就能在全球競爭中贏得主動。

仲偉合指出,建設中國的對外經濟話語體系,不僅是學術課題,更是國家戰略。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的思想和聲音在世界語境中被理解、被尊重、被共鳴,是當代語言服務與金融翻譯從業者的共同使命。他強調,語言是經濟的隱性資本,翻譯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外化形式。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高地,正在成為語言服務與文化創新的策源地。廣東金融學院憑藉金融學科優勢,推動“語言服務+金融科技”的跨界融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新的話語力量,這種融合創新的格局正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介紹中西創新學院及最新成果時,仲偉合特別提到,由他牽頭創立的澳門國際語言服務學會已於2025年8月正式獲得澳門特區政府批准成立,成為澳門首個聚焦語言服務研究的國際平台並誠摯邀請與會嘉賓出席將於10月31日在澳門舉行的學會就職典禮暨「數智語言服務課程建設高端論壇」,共同見證粵港澳語言服務事業邁向國際舞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