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創新學院成功舉辦數智時代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教育創新發展論壇

       2024年3月22日,中西創新學院研發基地迎來了一場引人矚目的盛會——數智時代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教育創新發展論壇。本次論壇旨在探討中小學教育領域在數智時代的創新發展。來自大灣區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各界代表、教育專家和學者齊聚一堂,共同交流和分享他們在教育創新領域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論壇由中西創新學院助理校長黃華博士主持。

       論壇開幕式上,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並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強調,在數智時代,數字化和智能化對教育發展至關重要,並呼籲與會者跟隨國家步伐,利用大灣區的優勢推動教育數字化的不斷實踐與探索,為大灣區教育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他介紹了中西創新學院的辦學目標和「數字+」的辦學方向。

仲偉合教授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代副局長陳旭偉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教育創新發展的一次重要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集思廣益,共同推動大灣區中小學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他還表示,數字化和智能化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大灣區中小學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陳旭偉代副局長

       在論壇進行中,各位發言人就不同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他們分享了各自在教育創新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探討了數字化和智能化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與挑戰,以及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推動中小學教育的創新發展。各位發言人的精彩演講引發了與會者的熱烈討論和深入思考。

       中國教育學會原副會長、華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兼附中校長吳穎民教授分享了教師的數字素養欠缺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主要障礙。他從四個主要觀點出發,分享了聚焦於教師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角色和挑戰:

        1.時代推動教育改革:數字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中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對未來人才的數字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教育者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改革。

        2.教育者的角色重新思考:在數字時代,教育者需要重新思考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什麼培養人這三個基本問題,並認真思考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素養和核心素養的要求與傳統教育模式之間的差異。

        3.教育的創新和教師的角色:教育部對未來教育提出了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三個關鍵字,明確了教育方向。但實現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面臨多重障礙,包括教師的數字化意識和技能的缺乏。因此,教師利用數字技術來改進教學和學習方式,對於推動教育公平和品質的提高至關重要。

        4.教師培養和培訓方式的改進:當前的教師培養模式不適應數字時代的要求,教師知識結構和教育方式需要更多的跨界和技術融入,以及更多地重視數據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培養。

      最後,吳穎民校長強調了教育系統在數字時代所面臨的轉型挑戰,以及教育者需要具備的新視角和能力。他宣導教育工作者和教師們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並積極提升自身的數字意識和技能,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從而培養能夠勝任未來社會大任的新時代人才。

吳穎民校長

       教業中學賀誠校長在他的演講中討論了數字時代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強調了利用數字技術優化教育過程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學校大腦”的概念,這是一個全面整合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生表現等所有方面的數據的系統,旨在通過數據驅動提高學校運行的效率和教育質量。他特別強調,數字時代的教育應更加注重個性化學習,借助AI技術為每位學生提供量身定做的學習路徑。他的分享涉及到學生、教師和管理者三大角色在數字化教育環境下的變革。對於學生,他們將享受到AI書童的陪伴,這些書童能夠提供個性化輔導,支持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於教師,AI助手將幫助他們實現精準有效的教學。管理者則通過AI助理得到數據支持,以更科學的方式進行決策。他提出,這種數據驅動的教育模式不僅提升了教育質量,還增加了教育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讓學校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體。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教育系統能夠實時響應學習者的需求,實現真正的個性化教育,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傳統根基和世界眼光的傑出人才奠定基礎。

賀誠校長

       廣州市執信中學何勇書記則分享了執信中學在AI+教學改革方面的實踐經驗。他強調了數字化與教育創新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執信中學在這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和成果。首先,他回顧了學校的歷史背景,提到學校為紀念革命家朱執信而建立,並強調了學校與澳門的歷史聯繫。接著,他談到了學校在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的努力,強調了數字化轉型對於提高教育品質和效率的重要性。他分享了數字化如何實現個性化學習、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及如何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和智能化手段變革教育教學系統。他提到,數字化教育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旨在推進教育公平和全民終身學習。他還強調了數字化時代教育面臨的挑戰,包括基礎設施、教師和學生對數字化的接受程度以及教育流程的改變,特別提到了人工智能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強調了其在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減輕教師負擔和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潛力。同時,他也指出了由於人工智能的使用而引發的一些問題,如學術不誠信和作業代寫等,這些都是當前教育領域需要面對的挑戰。在強調技術發展對教育帶來的變革的同時,他也提醒大家,基礎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正確的價值觀。他提出,在數字化時代,教育不僅要關注技術應用,還要關注人文價值的培養,以確保科技發展能夠服務於人類文明的進步。最後,他通過分享執信中學在AI輔助教學實驗中的經驗和成果,強調了實踐中個性化學習的實現和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及教育創新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呼籲更加開放合作的精神,共同推進基礎教育的創新發展,為未來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何勇書記

       澳門培正中學陳敬濂副校長以培正中學為例,分享了該校不忘初心、數智引領下的創新性學習實踐。他介紹了學生在初中和高中階段之間的差距,以及資源配置的公平性。他表示,以學生的未來出路為關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技能。根據不同國家的人才需求趨勢,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協作式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等技能。他呼籲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並提出了一些解決差距的方法和觀點。他提出了公平教育的幾個方面,包括教育部門的資源配置和獎學金的頒發,特別是在不同領域和科目中的不公平現象。他分享了學校進行的創新課程改革的一些舉措和智慧課堂的教學經驗,如:培正中學引入STEAM課程和各種科技教育內容,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創新能力,實施新的課程和教學方法,宣導合作解決問題能力和科技能力的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等。陳敬濂副校長

       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萬清華校長闡述了數智技術賦能中小學教育創新的重要性。他以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為例,介紹了學校如何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教育創新,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數字技術課程體系建立,以及智能系統在外語學習、個性化學習平臺、虛擬教學、智慧體育等方面的應用。他提出數字技術在教育創新中的六個主要變革方向:學習場所的轉型、教師工作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課程及內容的變革、回饋評價的創新、以及學校管理系統的創新。他指出,數字技術將使學習空間更加靈活、教師角色向引導者轉變、學生學習更加主動和個性化、課程內容趨向實踐和跨學科、評價方式更加立體和準確、學校管理更加高效。最後,他對數字技術在未來教育中的展望表示,隨著AI技術的發展,智能教育平臺、教育機器人將成為教育機構的標配,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還能培養其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他強調,AI將實現教育的全球化,為更多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機會,從而開啟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萬清華校長

       陳建邦校長討論了教育在數字時代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他強調了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情商。他提到,儘管人工智能技術能模仿人類並處理大量數據,它仍然是人類的工具而非主人。因此,教育應擁抱這一時代的到來,而不是被動應對。他指出,教育的核心不應僅限於技術技能的提升,而應更加關注培養學生的軟技能,如創造力、批判性思考、溝通與合作等。這些能力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將越來越重要,甚至超過硬技能的重要性。他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職業前景的不確定性,教育者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引用具體例子,陳校長展示了國際上某些大學在本科生錄取過程中已經開始採用創新方法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學術成績。他強調,未來的教育評估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能力和個人特質。最後,陳校長提出了對教育工作者的期待,強調在迎接未來挑戰的同時,教育的核心仍然是愛。他引用了一段經文來強調愛的重要性,表達了教育應培養具有愛心、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學生的理念。

        陳建邦校長

       廣州培文外國語學校樊瑞校長分享了廣州培文學校畢業生畫像,並探討了學生教育的數智創新。他強調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認為教育的核心是德性的培養。他引用習總書記對公務員要求的“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來說明德育的重要性,並強調了個人的根基和品德對於成為一名堂堂正正的公民的重要性。他還討論了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能力。他提到,儘管人工智能和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對未來的職業前景造成不確定性,但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他提到廣州培文學校採用了多種教學活動,如“每日目行”和“街頭演講”,來培養學生的道德感、公共參與感以及表達能力。他強調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至少一項可以陪伴一生的運動技能。他還提到了廣州培文學校的“導師之光”課程,這是一門非常特別的課程,旨在通過師生平等友好的關係,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和個別化,真正地賦能每一個學生。最後,他提出了未來教育的方向,強調教育應該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塑造,面對知識爆炸和智能時代的挑戰,教育應該促進人的多樣化和自由的發展。他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每個孩子成為一個富有情感、靈魂和個性的人。

樊瑞校長

       崔寶峰校長的分享主要圍繞數智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對未來社會和教育系統的影響。他提出,教育創新和數智化不僅是技術的應用,而是涵蓋了創新思維、藝術素養、愛國主義教育等多個方面。通過強調這些方面,他說明了在AI時代,教育系統需要做出響應的變革,以適應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他也提到了教育系統內部的創新,如創新中學的教育模式,該模式通過強化藝術教育和創新思維訓練,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社會的能力。此外,他還強調了國際合作和全球視角的重要性,特別是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通過提到聯合國大會關於AI的決議,強調了把握AI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全球共識。總而言之,崔寶峰校長的分享強調了數智化素養不僅僅是技術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創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未來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成功做好準備。

崔寶峰校長

       國信教育集團總裁、總校長,佛山市惟德外國語實驗學校校長遲雲平先生則向與會者分享了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基礎教育面向未來的永恆性要素考量,討論了數字時代科技創新對文化和教育的影響,以及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堅守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首先指出,科技創新和經濟緊密相關,但同時也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擔憂數字時代的到來可能對文化產生衝擊,並探討了文化的自我修復能力。他以自己在民辦教育領域的經驗為基礎,強調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並指出當前教育領域正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挑戰。他提到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和全國兩會中關於數字化教育的論述,認為這為我國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更高的要求。接著他進一步分析了數字化教育帶來的改變,包括教育形態、教學模式、科研模式、傳承路徑等方面的變革。他認為,這些變革使得教育更加靈活、個性化,並有助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回歸和留存。然而,他也強調了在數字化教育的背景下,堅守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提到了文化自信,認為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他呼籲在開放的教育背景下,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復興,以應對新的挑戰和考驗。最後,他認為在數字化教育的進程中,有一些永恆性的要素是不變的,如學習潛能、德育和批判思維等。他認為,這些要素是我們在追求科技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堅守和傳承的。

遲雲平校長

       中西創新學院陳康妮老師探討了數字教育引領塑造未來的重要性。她以“人的專注力只有5秒”展開數字話題,認為數字建設和創新可提升學生的學習專註力,指出教師數字素養與勝任力提升是一個重要議題。她以芬蘭在數字教育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報告為例,提出面對數字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應尋找機遇以改善基礎教育,教師需要具備適應數字化環境的能力,並能夠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教學和評估。她提倡教育治理方面進行數字化轉型,提高決策效率和透明度。此外,教育機構和相關政府機構也需要關注數字教育的評價方法和標準,持續的專業培訓和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確保教師和教育從業者具備應對數字化挑戰的能力,以確保教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全面評估。

陳康妮老師

       中國升學指導研究中心顧問委員袁拔先生聚焦於國內外高校本科錄取評估的現狀和變化,分享了這些變化對高中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他基於自己在國內基礎教育國際化領域二十多年的經驗,強調了大學錄取評估模式對高中教育的影響,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對教育領域帶來的變革。他指出,數字時代大學錄取評估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對學生綜合素養的評估越來越重要。他提到,教育模式正在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向更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底層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國際教育協會的數據分析,他分享了港澳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大學在本科錄取評估中的一些新趨勢,包括綜合素養評估的增強、國際化招生的加強、以及學習方式上的創新。他還提出了數字技術在教育創新中可能帶來的幾方面變革,包括學習場所、教師工作方式、學生學習方式、課程內容、回饋評價、以及學校管理系統的變革。他強調,未來的教育將更加個性化、靈活和技術驅動。通過對國內外大學錄取評估模式的分析,他展示了數字技術如何推動教育創新,並對未來教育模式的轉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展望,強調數字時代對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性。

袁拔先生

       早晨教育集團孫建軍總裁分享了AI(人工智慧)重塑學前教育,深入分析了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特別是如何通過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引入遊戲化學習方法以及運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來提升學前教育的品質。他特別指出,這些技術對特殊兒童,如自閉症兒童的教育有著顯著的正面影響。他強調,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通過精準評估與回饋,優化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品質。同時,他也指出了這些技術帶來的挑戰,如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以及技術應用可能加劇的資源不平等問題。此外,他還探討了AI在改變教師角色、促進教育公平性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介紹多個具體的應用案例,他向與會者展示了AI技術在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育決策等方面的巨大潛力。他總結道:“技術的最終目標應服務於教育,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作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我們需要積極擁抱技術帶來的變化,確保其正面影響得以最大化”。

孫建軍總裁

       中西創新學院副校長蔡智明教授分享了中西創新學院的數智發展策略,重點討論了學校在數字化轉型和教育科研創新方面的戰略和實踐。學校致力於通過數字化樞紐方式構建新型學科體系,包括數字科創、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人文等四個學域。他強調了學術組織體系的調整,建立學院/研究中心和跨學科的學域書院協作。以澳門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為基礎,打造跨境數據研究中心等七個研究中心,專注於跨境數據、網路安全、數字教育、國際語言服務等領域。在科研實踐方面,遵循“高舉高打”的方針,通過建立數據鏈,發展跨境數據處理,合作打造包括跨境網路安全和跨境北斗應用在內的重要項目。教學上,計劃建立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包括數字科技、數字經濟、數字商務、智慧旅遊等領域,旨在增強傳統優勢課程如旅遊娛樂業管理的數字化能力。他還強調了中西創新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包括AI教育系統、虛實相連的跨境圖書館建設,以及通過數字化手段舉辦公益性活動和論壇,提升數字化資訊化水準。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促進學校課程和未來學術的發展,為澳門及國家貢獻力量。

蔡智明教授

       數智時代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教育創新發展論壇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落幕。中西創新學院仲偉合校長在論壇閉幕式上的總結致辭中,表達了對會議成功舉辦的祝賀和感激之情。他強調了會議對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重要性,認為通過這樣的交流,可以促進思想的碰撞和知識的分享,形成一場思想的盛宴。他讚揚了會議從選題的廣泛性到發言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體現了參與者的高水準思考和對未來教育發展方向的深刻見解。他表示,很多參與者都希望將這樣的會議常態化,以適應數字化時代教育的需求,並助推澳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他特別感謝參與會議的老朋友和專家,他們雖然各自忙碌但仍願意分享自己的見解和經驗,展現了對教育發展的熱情和對時代變遷的敏感。他進一步強調,此次會議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將繼續探討如何在數字化時代保留和強化教育的核心價值。他也感謝了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支持,並希望未來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同時感謝了中西創新學院同事們為會議所做的準備工作,確保了會議的順利進行。最後,他表達了對未來教育創新和發展的樂觀期待,以及對所有參與者的深深感謝。

       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大灣區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與會者紛紛表示收穫良多。論壇的成功舉辦也表明,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趨勢下,大灣區中小學教育正在積極擁抱變革,努力實現創新與發展。相信在未來,大灣區中小學教育將更加注重創新與實踐,培養出更多具有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