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奋进的动力源泉。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的奋斗意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的团结精神,为外语学科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深入挖掘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是推动外语学科在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奋勇前进的必然选择。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爱国知识分子以笔为枪,通过外语翻译、国际宣传等方式,向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为抗战胜利凝聚了外部力量。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爱国情怀,对当下外语学科重塑文化自信、明确国家使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从抗战精神中汲取爱国力量,外语学科首先要构建 “中西互鉴、以我为主” 的课程体系。在教材编写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外语阐释内容,例如将《论语》《道德经》的经典选段纳入外语阅读教材,用多语种讲述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红色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既掌握语言技能,又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指导学生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经典论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外语 “解码” 中国文化,有效提升了文化传播能力。
其次,外语学科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专业发展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抗战时期,大批外语有识之士为争取国际援助、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在 “一带一路” 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外语学科应聚焦区域国别研究,培养熟悉特定国家语言、文化、法律、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体现外语专业的价值,增强 “为国育才、为国服务” 的使命感。
二、以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的奋斗意志,突破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的瓶颈
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中国人民在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凭借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最终取得胜利。这种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精神,正是当下外语学科应对技术变革挑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必需的。当前,外语学科面临两大核心瓶颈: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语言服务的冲击,部分高校外语专业就业率下滑,引发社会对 “外语专业是否还有必要存在” 的争议;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多数高校外语专业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复杂的国际交流场景和多元化的职业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外语学科需要以抗战时期 “坚忍不拔” 的奋斗精神,主动求变、创新突破。一方面,要推动 “外语 + 技术” 的深度融合,培养 “技术赋能型” 外语人才。高校应增设智能语言服务、跨语言信息处理等课程,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跨境电商平台、国际新闻机构、语言科技企业等领域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打破学科壁垒,构建 “外语 + 跨学科” 的人才培养体系。外语学科应主动与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交叉融合。
三、以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的团结精神,构建外语学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协作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广大人民群众携手抗敌,形成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的强大合力。这种团结精神对构建外语学科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打破高校间、区域间、校企间的壁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外语学科需要以抗战团结精神为指引,构建 “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区域协同” 的生态格局。
“校校协同” 方面,推动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建立对口支援机制,通过师资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科研合作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外语学科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定期派遣教授到受援高校授课,接收受援高校教师进修,共享在线课程资源,有效提升了中西部地区高校外语学科的教学质量。
“校企协同” 方面,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高校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企业则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接收学生实习,派遣人工智能工程师、翻译专家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真实项目。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华为工作,实现了 “在校学习 — 企业实践 — 就业” 的无缝衔接。
“区域协同” 方面,搭建区域性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科研论坛、学生竞赛等活动,共享区域内的国际交流平台、实践基地、图书馆资源等,推动区域内外语学科整体发展。同时,联盟可以联合开展区域性的外语人才需求调研,制定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提高外语学科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外语学科在教育强国新征程中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以爱国情怀重塑学科使命,以奋斗意志突破发展瓶颈,以团结精神构建协同生态,外语学科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外语学科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实际行动,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及盛大阅兵隆重举行。
資料來源: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外语学科在教育强国新征程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