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中西創新學院主辦,澳門中華教育會和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協辦的「第二屆數智時代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教育創新發展論壇」,昨日在廣州舉行。論壇以「數智賦能.灣區共育─粵港澳中小學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範式」為主題,逾200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粵港澳3地中小學領導及骨幹教師出席,並有逾千人線上參與。主辦方冀透過活動,推動粵港澳3地基礎教育的深度合作與融合,共同構建開放、共用、智能的教育新生態,探索適應數智時代的新教育範式,為未來基礎教育乃至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實踐路徑。
論壇昨下午2時半在廣州逸林假日酒店2樓牡丹廳舉行,南博教育集團總校長、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澳門中華教育會監事長、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首任會長、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吳穎民,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廣東實驗中學黨委書記全漢炎,廣州執信教育集團理事長何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馬曉強等出席。
仲偉合致辭時表示,學校正積極籌備一系列以「數字+」為核心的學位課程,旨在面向未來,培養適應數據時代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學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公益性的教育培訓,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新動力。相信只有基礎教育扎實,才能為高等教育輸送更多優秀的學生。
為粵港澳基礎教育提供交流平台
他指,學校發起此次論壇,冀為粵港澳3地的基礎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經驗,共同成長的平台,推動粵港澳3地基礎教育的深度合作與融合,共同構建開放、共享智能的教學形態,探索適應數據時代的新的教育範式,為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實踐的路徑。
高錦輝致辭時稱,數據時代浪潮上,教育正面臨深刻的變革,新興科技為教育帶來嶄新的機遇的同時,也為教育的工作者提出更高的一個要求:如何利用數據技術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主題。此次論壇以「數據富能 灣區共享」為主題,探討粵港澳中小學就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線,充分體現3地教育協同創新的決心。
他指出: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一員,一直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積極參與灣區教育的協同創新,透過這個平台,澳門中華教育會將繼續攜手各方共同探討如何建立數據基礎,推動教育模式和教育內容的深刻變革,為區域內學生提供更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體驗。
吳穎民提出,廣東省教育廳近期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AI課程的一系列文件,包括課程指南和教師、學生核心素養等,這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呼籲教育界應盡快應對AI的挑戰,把握AI對教育的影響和機遇。
倡開展AI普及教育迎新時代挑戰
他強調指,AI時代的到來給社會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教育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提高教師在數字時代中的核心素養。建議在全區內開展AI普及教育,對教師進行速成培訓,以應對AI帶來的衝擊。又指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必須變革,以更好地適應AI時代的發展。
會上,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澳門培正中學、澳門鏡平學校、澳門教業中學、廣東實驗中學、廣州執信中學、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東莞市廣東科技學院附屬第一實驗學校、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等粵港澳3地的33個教育機構共同發起並簽署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合作倡議,提出「以數智技術為翼」,圍繞共建協同平台、技術融合應用、完善素養體系、促進跨境協同、可持續發展等5個方面,共同構建開放、共享、智能的教育新生態。
論壇包括主旨報告和圓桌論壇,多所灣區學校代表分享前沿理念與實踐案例,推動灣區教育協同創新的落地實施。
資料來源:市民日報